圖片名稱

經濟作物


白菜

菜青蟲

  菜青蟲,成蟲為菜粉蝶,是我國分布最普遍,危害最嚴重,經常成災的害蟲。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種之多,嗜食十字花科植物,特別偏食厚葉片的甘藍、花椰菜、白菜、蘿卜等

  形態特征

  幼蟲共5齡,末齡幼蟲體長28~35毫米。幼蟲初孵化時灰黃色,后變青綠色,體圓筒形,中段較肥大,背部有一條不明顯的斷續黃色縱線,氣門線黃色,每節的線上有兩個黃斑。體密布細小黑色毛瘤,各體節有4~5條橫皺紋

  危害特點

  幼蟲咬食寄主葉片,2齡前僅啃食葉肉,留下一層透明表皮,3齡后蠶食葉片孔洞或缺刻,嚴重時葉片全部被吃光,只殘留粗葉脈和葉柄,造成絕產,易引起白菜軟腐病的流行。 苗期受害嚴重時,重則整株死亡,輕則影響包心。幼蟲還可以鉆入甘藍葉內為害,不但在葉球內暴食菜心,排出的糞便還污染菜心,使蔬菜品質變壞,并引起腐爛,降低蔬菜的產量和品質。一年中以春秋兩季為害最重 。

  防治措施

  廣農廣燦(16甲維·茚蟲威懸浮劑)10-15ml/桶水均勻噴霧

  廣農匯澤(5%虱螨脲水乳劑)20gl/桶水均勻噴霧

 

菜青蟲

 

霜霉病

  大白菜的重要病害之一,可在大白菜的全生育期危害,尤其蓮座期以后發病較重。 是在白菜種植期間常見的真菌病害。子葉期發病時,葉背出現白色霉層,在高溫條件下,病部常出現近圓形枯斑,嚴重時莖及葉柄上也產生白霉,苗、葉枯死。成株期,葉正面出現淡綠至淡黃色的小斑點,擴大后呈黃褐色,病斑受葉脈限制,呈多角形,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層;白菜進入包心期,條件適宜時,葉片上病斑增多并聯片,葉片枯黃,病葉由外葉向內葉發展,嚴重時植株不能包心。種株受害時,葉、花梗、花器、種莢上都可長出白霉,花梗、花器肥大畸形,花瓣綠色,種莢淡黃色,瘦癟。

  為害癥狀

 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,初為淡黃色或黃綠色病斑,擴大后呈黃褐色,多角形或不規則形??諝獬睗駮r,在葉背病部產生白色至灰白色霜狀霉層。

  發病條件

  病害發生和流行的平均氣溫為16℃左右,病斑在16~20℃擴展最快,高濕是孢子囊形成、萌發和侵染的重要條件,多雨時病害常嚴重發生,田間高濕,即使無雨,病情也加重。北方大白菜蓮座期以后至包心期,若氣溫偏高,或陰天多雨,日照不足,多霧,重露,病害易流行 。

  防治措施:

  達雙優組合(40%烯酰嗎啉懸浮劑15g+110g/L氰霜唑懸浮劑15g)1套/桶水均勻噴霧

  滿氟(50%氟啶胺懸浮劑)10ml+雙冠(40%烯酰嗎啉懸浮劑)15-20ml/桶水均勻噴霧

 

霜霉病

 

小菜蛾

  小菜蛾,鱗翅目菜蛾科,Plutella xylostella (Linnaeus);別名:小青蟲、兩頭尖

  為害特點

  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,留下表皮,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,"開天窗",3~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,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。在苗期常集中心葉為害,影響包心。在留種株上,危害嫩莖、幼莢和籽粒。

  形態特征

  幼蟲初孵幼蟲深褐色,后變為綠色。末齡幼蟲體長10~12毫米,紡錘形,體節明顯,腹部第4-5節膨大,雄蟲可見一對睪丸。體上生稀疏長而黑的剛毛。頭部黃褐色,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無毛的小點組成兩個"U"字形紋。臀足向后伸超過腹部末端,腹足趾鉤單序缺環。幼蟲較活潑,觸之,則激烈扭動并后退。

  生活習性

  幼蟲、蛹、成蟲各種蟲態均可越冬、越夏、無滯育現象。全年發生為害明確呈兩次高峰,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;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(正值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積栽培季節)。一般年份秋害重于春害。小菜蛾的發育適溫為20-30攝氏度,在兩個盛發期內完成1代約20d。

  防治措施:

  廣農壟寬(2.2%甲維鹽微乳劑)30-50ml/桶水均勻噴霧

  廣農廣燦(16%甲維·茚蟲威)15-20ml/桶水均勻噴霧

  注意事項

  六葉前不建議使用蟲螨腈類殺蟲劑。容易出現燒葉現象

 

小菜蛾

 

 

豆角

斑潛蠅

  豆角斑潛蠅主要以幼蟲蛀食植物葉片上下皮之間的葉汁和葉肉,在葉片上形成近圓形刻點狀凹陷黃斑,幼蟲在葉片上潛食葉肉后形成隧道,隧道曲折迂回,沒有一定的方向,形成花紋形灰白色條斑。

  形態特征

  豆角斑潛蠅成蟲體長2毫米,胸、腹部灰黑色,額鮮黃色;卵橢圓形,米色;幼蟲蛆狀,出孵時無色,漸變黃橙色,老熟幼蟲長約3毫米。

  發生規律

  在南方各省年發生一般為21-24代,無越冬現象,成蟲以產卵器刺傷葉片,吸食汁液, 雌蟲把卵產在部分傷孔表皮下,卵經2-5天孵化,幼蟲期4-7天,末齡幼蟲咬破葉表皮在葉外或土表下化蛹,蛹經7-14天羽化為成蟲,每世代夏季2-4周,冬季6-8周。

  防治措施

  蟲害發生初期廣農潛航(30%滅蠅胺懸浮劑)20ml/桶水均勻噴霧

  發生后潛航組合(16%高氯·殺蟲單20g+30%滅蠅胺懸浮劑20g)一套/桶水均勻噴霧

 

豆角銹病

 

豆角薊馬

  豆角薊馬是豆角最主要的害蟲之一,也是最頑固的害蟲之一,可以危害豆角整個生育期,主要為害其心部,造成豆角卷葉,嚴重時死心,生長點停止生長;在高溫干燥季節常造成豆角的莖尖萎縮、葉片畸形、落花落莢等,嚴重影響豆角產量和品質,甚至完全失收。

  發生規律

  豆角黑薊馬世代重疊,可同時見到各蟲態的蟲體, 繁殖能力強,多行孤雌生殖,也有兩性生殖,兩廣及海南地區一年可發生15代以上,一般高溫干燥季節發生較多,往往在短時間內蟲口密度迅速增加,嚴重為害豆角植株的生長發育,而多雨季節發生相對較輕。

  生活習性

  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生。成蟲、若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心葉、嫩芽、花器和幼果汁液。薊馬成蟲善飛、怕光,多在葉脈間或嫩梢或幼果的毛叢或花托或花冠內進行為害,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。

  防治措施

  廣農馬力(5.7%甲維鹽微乳劑)30-50ml+廣農馬嚇(50%倍硫磷乳油)30ml/桶水均勻噴霧,重點噴施花、嫩葉

  廣農優尊組合(20%聯苯·蟲螨腈懸浮劑+2.2%甲維鹽微乳劑)一套/桶水噴霧

 

經濟作物

 

豆角銹病

  豇豆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,嚴峻時也可為害葉柄和種莢。初期葉背發生淡黃色小斑駁,逐突變褐,拱起呈小膿皰狀,后擴大成夏孢子堆,表皮決裂,散出紅褐色粉末即夏孢子。后期構成黑色的冬孢子堆,使葉片變形早落。

  有時葉脈、種莢上也發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。種莢患病,不能食用。此外,葉正背雙面有時可見稍凸起的栗褐色粒點,即病菌的性質器;葉反面發生黃白色粗絨狀物即銹子器。

  發病原因

  豇豆銹病由豇豆屬單胞銹病和豇豆單胞銹菌引起。是專性寄生菌,只為害豇豆。我國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。翌春日均溫度21--28℃,具水濕及散射光條件,經3--5d冬孢子萌生發生擔孢子?! ′P孢子成熟后,在豇豆葉上萌生侵入為害,后構成夏孢子堆,發生夏孢子。夏孢子成熟后借氣流傳達,又進行屢次重復侵染,直到秋后,或植株生育后期條件不適,才構成冬孢子堆,發生冬孢子越冬。但南邊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和越夏。日均溫23℃,相對濕度90%,潛育期8--9d。在日均溫穩定在24℃、連陰雨條件下,簡單流行。

  防治措施:

  邁瑞高(30%唑醚·戊唑醇懸浮劑)15-20g/桶水均勻噴霧

  澤妙豐(30%嘧菌酯·戊唑醇懸浮劑)15-20g/桶水均勻噴霧

  嚴重時喜陀組合(30%丙硫菌唑懸浮劑+30%唑醚·戊唑醇懸浮劑)一套/桶水均勻噴霧

 

經濟作物

 

豆角蚜蟲

  豆角蚜蟲的癥狀表現

  蚜蟲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,常群集于葉片、嫩莖、花蕾、頂芽等部位,發生蟲害時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、畸形,嚴重的情況下會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。

  豆角蚜蟲的發病規律

  蚜蟲繁殖力很強,如果不防治可繁殖幾代至數十代,世代交替重疊。

  干旱天氣和通風不良會快速使蚜蟲發生 。

  防治措施

  勇擒(15%聯苯·氟啶蟲酰胺懸浮劑)10-15m/桶水

  茶音(22%氟啶蟲酰胺·氟啶脲懸浮劑)6-8ml/桶水

  廣農玄甲(20%聯苯·噻蟲胺懸浮劑)15-20g/桶水

  廣農全卡(22%功夫·噻蟲嗪微囊懸浮-懸浮劑)15-20/桶水

  廣農廣壯(20%溴氰·吡蟲啉懸浮劑)15-20/桶水

 

經濟作物

 

 

黃瓜

黃瓜霜霉病

  黃瓜霜霉病又名露菌病,俗稱跑馬干、黑毛、瘟病等,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引起的、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。主要危害葉片,也能危害莖和花序,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,特別是黃瓜進入收瓜期發病較重。黃瓜霜霉病是日光溫室黃瓜生產上最嚴重的流行性病害,發病后能在一兩周內使黃瓜大部分葉片枯死,黃瓜田一片枯黃。

  發病癥狀

  霜霉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。苗期發病,子葉上起初出現褪綠斑,逐漸呈黃色不規則形斑,潮濕時子葉背面產

  生灰黑色霉層,隨著病情發展,子葉很快變黃,枯干。成株期發病,葉片上初現淺綠色水浸斑,擴大后受葉脈限制,呈多角形,黃綠色轉淡褐色,后期病斑匯合成片,全葉干枯,由葉緣向上卷縮,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層,嚴重時全株葉片枯死??共∑贩N病斑少而小,葉背霉層也稀疏。

  病因及規律

  黃瓜霜霉病病原為鞭毛菌亞門假霜霉屬古巴假霜霉菌【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(Berk.et Curt.) Rostov.】 ,該病菌的孢子囊靠氣流和雨水傳播。在溫霜霉病病害循環室中,人們的生產活動是霜霉病的主要傳染源。黃瓜霜霉病最適宜發病溫度為16-24℃,低于10℃或高于28℃,較難發病,低于5℃或高于30℃,基本不發病。適宜的發病濕度為85%以上,特別在葉片有水膜時,最易受侵染發病。

  防治措施:

  澤抑得(52.5%噁唑菌酮·霜脲氰水分散粒劑)10g+品先(80%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)10g/桶水均勻噴霧

  廣農盈潤(32%氟吡菌胺·吡唑懸浮劑)20ml+雙冠(40%烯酰嗎啉懸浮劑)15+20ml/桶水均勻噴霧

  達雙優組合(40%烯酰嗎啉懸浮劑15g+110g/L氰霜唑懸浮劑15g)1套/桶水均勻噴霧

 

經濟作物

 

薊馬

  薊馬為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。幼蟲呈白色、黃色、或橘色,成蟲黃色、棕色或黑色;取食植物汁液

  危害狀況

  黃瓜遭受薊馬危害后,生長點龜縮,葉片卷曲,薊馬開始發生時用肉眼較難區別,所以菜農容易將薊馬危害當成黃瓜綠斑駁病毒病,因診斷有誤,藥不對癥,達不到防治效果。薊馬危害黃瓜,能使黃瓜葉片失綠產生黃色斑點,有的黃瓜出現細腰、大頭、果皮生銹等不良癥狀。瓜條受害后,瓜條上有被蟲子刺吸過的痕跡。有時在黃瓜的花蕊里還能發現黑色的薊馬成蟲。

  生活習性

  薊馬喜歡溫暖、干旱的天氣,其適溫為23℃~28℃,適宜空氣濕度為40%~70%;濕度過大不能存活,當濕度達到100%,溫度達31℃時,若蟲全部死亡。在雨季,如遇連陰多雨,蔥的葉腋間積水,能導致若蟲死亡。大雨后或澆水后致使土壤板結,使若蟲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蟲。

  防治措施

  廣農馬力(5.7%甲維鹽微乳劑)30-50ml/桶水噴霧,重點噴施花、嫩葉

  廣農優尊組合(20%聯苯·蟲螨腈懸浮劑+2.2%甲維鹽微乳劑)一套/桶水噴霧

  廣農玄甲(20%聯苯·噻蟲胺懸浮劑)+廣農優尊(20%聯苯·蟲螨腈懸浮劑)噴霧

 

黃瓜薊馬

 

細菌性角斑病

 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又稱角斑病,是由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變種侵染所引起的、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。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,以成株期葉片受害為主。主要為害葉片、葉柄、卷須和果實,有時也侵染莖蔓。子葉發病,初呈水漬狀近圓形凹陷斑,后微帶黃褐色干枯。

  癥狀

 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,但以成株期葉片受害為主。主要危害葉片、葉柄、卷須和果實,有時也侵染莖。子葉發病,初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,后微帶黃褐色干枯;成株期葉片發病,初為鮮綠色水浸狀斑,漸變淡褐色,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,灰褐或黃褐色,濕度大時葉背溢出乳白色渾濁水珠狀菌膿,干后具白痕。

  發生規律

  此病發病適溫24~28℃,最高39℃,最低4℃。在49~50℃的環境中,10分鐘即會死亡。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葉面有水膜時極易發病。 因此,此病屬低溫、高濕病害。

  病斑大小與濕度有關,夜間飽和濕度持續超過6小時者,病斑大。濕度低于85%,或飽和濕度時間少于3小時,病斑小。晝夜溫差大,結露重,而且時間長時,發病重。

  防治措施

  廣農匯澤(47%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)30g/桶水均勻噴霧

  廣農匯澤(50%氯溴異氰尿酸)20g+邁帕迪(2%春雷霉素水劑)30g/桶水均勻噴霧

 

細菌性角斑病

 

 

辣椒

白粉虱

 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。屬同翅目粉虱科。 是一種世界性害蟲,我國各地均有發生,是菜地、田地、溫室、大棚內種植作物的重要害蟲。 寄主范圍廣,蔬菜中的黃瓜、菜豆、茄子、番茄、辣椒、冬瓜、豆類、萵苣以及白菜、芹菜、大蔥等都能受其為害,還能為害花卉、果樹、藥材、牧草、煙草等112個科653種植物。

  生長習性

  在北方溫室一年發生10余代,冬天室外不能越冬,華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。成蟲羽化后1-3天可交配產卵,平均每個產142.5粒。也可孤雌生殖,其后代雄性。成蟲有趨嫩性,在植株頂部嫩葉產卵。卵以卵柄從氣孔插入葉片組織中,與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,極不易脫落。若蟲孵化后3天內在葉背做短距離行走,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后開始營固著生活,失去了爬行的能力。白粉虱繁殖適溫為18-21℃。春季隨秧苗移植或溫室通風移入露地。

  為害特點

  刺吸式口器,成蟲和若蟲吸食植物汁液,被害葉片褪綠、變黃、萎蔫,甚至全株枯死。此外,由于其繁殖力強,繁殖速度快,種群數量龐大,群聚為害,并分泌大量蜜液,嚴重污染葉片和果實,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發生,使蔬菜失去商品價值。除嚴重為害番茄、青椒、茄子、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外,也是嚴重為害黃瓜、菜豆的害蟲。形態特征:成蟲 體長約0.9-1.4毫米,淡黃白色或白色,雌雄均有翅,全身披有白色蠟粉,雌蟲個體大于雄蟲,其產卵器為針狀。

  防治措施

  猛達飛組合(10%烯啶蟲胺水劑+20%呋蟲胺懸浮劑)20ml+20ml/桶水

  勇擒(15%聯苯·氟啶蟲酰胺懸浮劑)15-20ml一桶水

  茶音(22%氟啶蟲酰胺·氟啶脲懸浮劑)8-10ml一桶水

 

白粉虱

 

病毒病

  辣椒病毒病是影響我國辣(甜)椒生產的主要病害,世界分布廣泛。在美國、印度、日本、意大利、加拿大、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,辣(甜)椒病毒病的發生常給辣(甜)椒的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和損失。

  發病癥狀

  辣椒病毒病發生后造成辣椒"三落"(落花、落葉、落果), 田間癥狀十分復雜。

  最常見的有兩種類型,其一為斑駁花葉型,所占比例較大,這一類型的植株矮化,葉片呈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,葉脈上有時有褐色壞死斑點,主莖和枝條上有褐色壞死條斑。植株頂葉小,中、下部葉片易脫落。其二為黃化枯斑型,所占比例較小,植株矮化,葉片褪綠,呈黃綠色、白綠色甚至白化。植株頂葉變小,狹長,中、下部葉片上常生有褐色壞死環狀斑(褪綠變黃的組織上由許多褐色壞死小點組成環狀斑),有時病斑部開裂,病葉極易脫落。后期腋芽抽生叢簇狀細小分枝。

  發病規律

  甜(辣)椒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引起。黃瓜花葉病毒的寄主很廣泛,其中包括許多蔬菜作物,主要由蚜蟲(櫸赤蚜等)傳播。煙草花葉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殘枝內長期生存,也可由種子帶毒,經由汁液接觸傳播侵染。通常高溫干旱,蚜蟲嚴重危害時黃瓜花葉病毒危害也嚴重,多年連作,低洼地,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,均可加重煙草花葉病毒的危害。

  防治措施

  廣農獨定(5%氨基寡糖素水劑+.05%三十烷醇·硫酸銅水乳劑劑)+金收(5%胺鮮脂水劑)10ml+全卡(22%功夫·噻蟲嗪微囊懸浮-懸浮劑)15ml

 

經濟作物

 

青枯病

  青枯病是土壤傳播的一類細菌性病害,病菌的主要侵入途徑是通過作物根部的傷口侵染。病菌侵入作物后進入維管束,并通過增殖堵塞輸導系統,使水分不能進入莖葉而引起青枯。病菌一經進入維管束,就很難清除,因此,生產上防治青枯病,預防是關鍵。

  表現癥狀

  植株的細根首先褐變,不久開始腐爛并消失。切開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莖,可以發現維管束微有褐變,并從該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濁污汁。青枯病是番茄、茄子、辣椒、馬鈴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。主要癥狀是植株迅速萎蔫、枯死,莖葉仍保持綠色。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,有乳白色菌液排出。在高溫高濕、重茬連作、地洼土黏、田間積水、土壤偏酸、偏施氮肥等情況下,該病容易發生。

  發病規律

 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。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、灌溉水傳播,從傷口侵入,經過較長時間的潛伏和繁殖,至成株期遇高溫高濕條件,向上擴展,在維管束的導管內繁殖,以致堵塞導管或細胞中毒,致使葉片萎蔫。病菌也可透過導管,進入鄰近的薄壁細胞內,使莖上出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。當土壤溫度達到20℃時,出現發病中心,25℃時出現發病高峰。久雨或大雨后轉晴,氣溫急劇升高,病情加重。

  防治措施

  廣農匯澤(47%春雷·王銅可濕性粉劑)30g+澤熙潤(80%乙蒜素乳油)10ml/桶水淋根

  澤熙潤(80%乙蒜素乳油)10ml/桶水+廣農匯澤(50%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)20ml/桶水淋根

  澤加收(5%氨基寡糖素水劑)+澤熙潤(80%乙蒜素乳油)10ml/桶水淋根

 

辣椒青枯病

孟州廣農匯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匯科技之陽光雨露 澤萬物之茁壯成長

聯系我們

電話:0371-86007379

招商熱線:13526518270

生產地址:河南省孟州市豫農工業園區

辦公地址: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116號

版權所有 ? 孟州廣農匯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廣農匯澤.網址

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一区